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mmhh01.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mmhh01.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mmhh01.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mmhh01.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晨会聚焦230428_新闻资讯_欧宝体育官方登录接口-欧宝登录网址首页是什么
欢迎访问欧宝体育官方登录网站!

欧宝体育官方登录

Zibo Huaxing Chemical Equipment Factory

晨会聚焦230428

点击次数:481 次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登录    发布时间:2024-02-12 19:47:22     

  江阴银行(002807.SZ) 财报点评: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德赛西威(002920.SZ) 财报点评: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超越汽车行业周期

  顺丰控股(002352.SZ) 财报点评:时效快递需求复苏,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永泰运(001228.SZ) 财报点评:一季度出口运价影响业绩,静待长期成长

  视源股份(002841.SZ) 财报点评:AI加速教育、办公场景数字化,学习机等C端产品取得突破

  民和股份(002234.SZ) 财报点评: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131%,有望受益白鸡板块景气上行

  22年业绩承压明显,23Q1业绩大幅回暖。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较上年同期-9.39%,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4.52亿元,较上年同期-1049.51%,收入利润承压主要系全年白羽肉鸡鸡苗销量减少且价格低迷。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受年后鸡苗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公司业绩大幅回暖,23Q1营业收入同比+133.84%至5.78亿元,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131.09%至5686万元。

  22年鸡苗量价齐减,单羽亏损近1元。公司22全年鸡苗销量2.59亿羽,同比-16.18%,实现收入5.65亿元,对应单羽均价为2.18元,考虑到公司鸡苗完全成本在3元/羽附近,单羽亏损约1元左右。另外公司22全年鸡肉制品销量为7.32万吨,实现收入8.41亿元,单吨价格约1.15万元,单吨毛利约-570元。

  未来预计新增鸡苗产能1亿羽、鸡肉熟食制品6万吨。鸡苗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公司商品代雏鸡产能超过3亿羽,计划通过非公开募集资金建设项目将新增1亿羽/年商品代雏鸡的产能,能够进一步带动公司业绩的增长。鸡肉制品业务方面,公司正积极向产业下游鸡肉制品深加工环节进行拓展,计划募投新增鸡肉熟食制品合计6万吨,鸡肉熟食制品等深加工环节的利润通常较为稳定,有望为企业来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

  海外引种受阻或推动供给趋紧,消费中枢上移或支撑独立周期,2023年白羽肉鸡板块有望开启高景气。受2022年5月以来的海外祖代引种收缩影响,国内父母代白羽肉鸡鸡苗供应已于2022年末开始减少,对应2023年Q3起行业商品代鸡苗及毛鸡供给或趋紧,同时近年来白鸡进入家庭消费,消费中枢趋势上移或支撑板块开启独立周期,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2023年白鸡板块有望开启高景气。民和股份主营鸡苗及鸡肉制品销售,业绩有望受益白鸡板块景气回升。

  投资建议:白鸡板块有望景气上行,公司鸡苗业绩或迎高弹性回升,屠宰盈利亦有望修复,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9.12/0.56亿元,EPS分别为0.99/2.61/0.16元,对应PE分别为19.0/7.2/117.3,维持“买入”评级。

  江海股份(002484.SZ) 财报点评:一季度迎开门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

  1Q23业绩符合预期,维持全年30%利润增速目标。1Q23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1.83亿元(YoY +20.49%,QoQ -6.41%),归母净利润1.54亿元(YoY +31.35%,QoQ -12.0%),扣非归母净利润1.44亿元(YoY +27.27%,QoQ -15.79%)。1Q23公司毛利率25.79%(yoy 0.7pct,qoq -0.1pct),较为稳定。尽管外部环境竞争加剧,导致公司铝电解电容降价,并叠加春节放假等因素,公司业绩仍同比实现高增长,主要得益于:1)下游新能源、汽车、工控等订单持续饱满;2)化成箔成本占比60%的电价年初以来逐步走低。

  铝电解电容龙头,新产品拓展顺利。22年公司铝电解电容营收35.8亿,占比79.24%,毛利率27.87%。根据Paumanok数据,2022年公司的铝电解电容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牛角型电容产能全球第一,可应用于汽车、工控、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在手订单饱满。此外,公司MLPC产品推进顺利,向国内外电脑、服务器、5G通讯设备、电动汽车、安防设备、高清显示系统供货,有望成为铝电解电容器新增长动力。

  薄膜电容接棒铝电解电容,进入成长放量期。22年公司薄膜电容营收同比增长44.69%至3.24亿元,占比7.17%,毛利率20.55%。薄膜电容器不仅在消费类电子和工业类装备进入大批应用阶段,而且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军工等领域开始批量交付,分布式光伏、储能及大功率应用进展顺利,一季度公司产品在光伏应用领域的总量和份额都有较大提升。同时,公司薄膜电容器金属化膜生产效率、良率、产能均提升,23年薄膜电容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有望大幅度提高薄膜电容毛利率。

  超容项目推进顺利,电网调频应用有望率先实现大范围推广。22年超级电容器营收3.07亿元,同比增长27.88%,毛利率23.14%。公司超级电容已获得国内外多个领域著名企业认可,23年4月,公司与华能集团西安热工院联合研发的,世界最大的容量5MW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完成电网调度联合测试,系统正式转入商业运行。系统投入运行后,调频响应时间、调节速率、调节精度都取得了跃升式的进展。未来,应用于电网调频的超容方案标准化后,有望实现大规模推广。

  近日蒙商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我们借此观察银行风险处置的效果。蒙商银行在包商银行风险处置过程中承接了部分包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但蒙商银行是一家新设成立的银行,跟包商银行相互独立。目前公司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经营逐步进入正轨。我们大家都认为,监管部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就上市银行而言,银行基本面虽然继续承压,但当前低估值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后续随着经济进入复苏通道,银行板块存在估值修复机会,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营收增长8.6%,归母净利下降1.2%。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51亿元,同比+8.6%,实现归母净利510亿元,同比-1.2%,营收规模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受地产业务影响业绩有所承压。房建/基建/地产营业收入同比+10.3%/+20.0%/-14.8%,毛利润同比+12.2%/+20.5%/-23.3%。国内营收同比增长8.0%,海外营收同比增长20.9%,海外收入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

  新签合同稳健增长,建筑业务韧性强。2022年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35015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房建/基建/设计新签合同额分别+9.9%/+20.3%/+5.6%。2023年1-3月,房建/基建/设计新签合同额分别+15.5%/18.8%/28.4%,继续延续高增长趋势。房建新签中住宅业务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工业生产厂房/保障房/教育设施新签合同额增长85.9%/44.3%/33.0%;基建业务中主要领域新签合同额均实现30%以上增长,其中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183.0%。

  地产业务短期承压,积极拿地复苏潜力强。2022年公司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7%,远好于全国房地产销售额26.6%的降幅。2023年Q1,公司合约销售额同比+82.8%,合约销售面积同比+74.8%,地产销售实现快速复苏。公司在土地行情较冷时期保持拿地强度,“中建系”地产2022年拿地货值2696.4亿元,2023年Q1拿地货值234.2亿元,升至全行业第一。中建地产(除“中海地产”外的房地产业务)近年来增长较快,2022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6.7%,新增土储占比提升至50.4%。

  信用减值规模会降低,自由现金流改善明显。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9.6亿元,较上年增加15.4亿元,主要系地产存货减值计提较多所致。信用减值损失85.9亿元,较上年减少6.2亿元,工程应收款减值规模有所减少,投资类应收款项减值略有增加。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38.3亿元,比上年减少105.3亿元,但投资力度继续收缩,投资性现金流净额较上年少流出209.7亿元,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经营稳健,建筑业务韧性强,非传统领域订单迅速增加,地产业务深耕一二线核心城市,逆势积极拿地,有望实现率先复苏。预测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565/610/642亿元,每股盈利1.35/1.46/1.5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54/4.20/4.00X。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6.87-7.97元之间,相对于当前价格有12%-30%的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增速有所回落:202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收入906亿元,同比下降1.47%,归母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7.82%。年化后ROAA和ROAE分别为1.50%和18.43%,同比分别下降0.04和0.81个百分点。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拖累营收负增。公司客群基础深厚,看好财富管理发展形态趋势。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2.60%,其他净收入同比增长14.91%。净手续费收入下降主要是客户投资情绪低迷,拖累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3.25%。另外,银行手续费和结算清算手续费收入同比分别下降了6.15%和14.21%。一季度大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合计为139亿元,占营收的15.3%。公司期末零售客户数1.87亿户,较年初增长1.63%,管理零售AUM余额12.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40%,大财富管理业务持续领跑。

  规模实现较好扩张,净息差同比收窄22bps,预计全年净息差企稳或小幅下行。期末资产总额10.51万亿元,贷款总额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0.0%。一季度净息差2.29%,同比收窄22bps,较去年四季度收窄8bps。资产端,受贷款重定价以及贷款投放竞争加剧影响,一季度贷款收益率环比下行13bps至4.41%;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一季度存款成本率环比上行7bps至1.59%。预计公司净息差已过压力最大阶段,伴随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预计全年净息差企稳或小幅下行,在对标行中处于较好水平。

  资产质量优异,信贷信用损失计提稳健。期末不良率0.95%,关注率1.12%,逾期率1.23%,较年初分别下降了1bp、9bps和6bps。公司口径年化不良生成率1.09%,同比下降7bps。其中,对公贷款不良生成额同比减少21.6亿元,主要是房地产不良生成有所放缓,一季度继续压降涉房表内外敞口。零售贷款不良生成额同比增加27.5亿元,主要是2022年经济疲软的滞后影响。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合计下降了23.7%,主要是非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冲回1.29亿元,同比减少105.9亿元,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则同比增加了54.9亿元。一季度公司口径年化信用成本1.04%,同比提升23bps。期末拨备覆盖率为463.2%,较年初下降了4.3个百分点。

  业绩高增。202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收入94.31亿元,同比增长7.55%,实现归母净利润42.39亿元,同比增长28.11%。

  规模高增带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3.6%。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3.61%,较2022年全年提升了5.0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了2.5%,较2021年21%的增速大幅回落。公司净利息收入高增一种原因是公司规模持续高增,另一种原因是净息差收窄幅度有所放缓。2022年公司净息差为1.69%,同比收窄了14bps,较上半年企稳。一季度在贷款重定价等压力下,预计净息差有所下行,但预计下行幅度较小。

  区域经济发达,对公贷款高增。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9%,同比增长16.4%;贷款余额0.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9%,同比增长19.0%;存款总额1.0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同比增长15.5%,规模保持高增。其中,对公贷款较年初增长12.2%,个人贷款较年初下降了2.3%。对公贷款高增反映了浙江区域经济发达,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个人贷款下降一方面是消费和按揭仍处在稳步复苏中,需求不强;另一方面是公司一季度零售信贷资产转出了99亿元。

  资产质量优异,拨备覆盖率高位。期末不良率0.76%,较年初下降1bp;关注率0.28%,较年初下降了11bps。“逾期90+/不良”比例为52.2%,公司不良认定严格,资产质量优异。一季度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下降30.0%,但受益于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期末拨备覆盖率568.7%,较年初提升了3.6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公司立足浙江,坚守“二二五五”战略,规模持续快速扩张,资产质量优异,业绩维持高增。给予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43/170/198亿元的预测,对应同比增速22.1%/19.1%/16.3%;摊薄EPS为2.40/2.86/3.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4.2/3.7x,PB为0.77/0.67/0.58x,维持“增持”评级。

  江阴银行(002807.SZ) 财报点评: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业绩增速回落:202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收入10.36亿元,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12.78%,较2022年增速分别回落了8.2个和14.1个百分点。年化加权平均ROE为8.6%,同比提升0.24个百分点。

  净息差收窄拖累营收增速回落。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2%,较2022年增速回落了10.6个百分点,净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较2022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至78.1%。公司规模保持稳步扩张,净利息收入增速回落主要受净息差收窄拖累,与行业趋势一致。一季度净息差2.05%,同比下降了18bps,较2022年下降了13bps。资产端,受贷款重定价以及贷款投放竞争加剧冲击,预计一季度贷款利率延续下行态势。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给负债成本带来压力,期末活期存款比重29.4%,较年初下降了2.6个百分点。

  对公贷款实现较好扩张。期末总资产1762亿元,较年初增长4.4%;贷款余额1083亿元,较年初增长5.0%,存款余额1332亿元,较年初增长5.1%,规模维持较好扩张。结构上,对公贷款余额710亿元,个人贷款余额229亿元,票据贴现144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6.5%、下降0.4%和增长6.8%。

  资产质量继续优化,拨备覆盖率提升至481%。期末公司不良率0.97%,较年初下降了1bp;关注率0.86%,较年初下降了6bps,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公司保持稳定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3.3%,期末拨备覆盖率达到481%,较年初提升了11.45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一季度受重定价等因素冲击,净息差收窄拖累业绩。但伴随经济持续复苏,预计净息差将逐步企稳,业绩有望恢复稳定增长。我们维持2023-2025年净利润18.76/21.59/24.43亿元的预测,对应16.1%/15.1%/13.2%的增速,对应摊薄EPS为0.86/0.99/1.12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B为0.57x/0.52x/0.4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没有到达预期带来经济复苏较弱,可能会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金融监督管理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公司一季度实现平稳性增长。公司2023年Q1实现盈利收入8.63亿元,同比+6.78%;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8.4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1.72%。非经常性损益中主要系委托理财公允市价变动收益3145万元。在Q1行业因多因素导致增速承压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业绩平稳过渡,预计Q2会加大投放及产品推新力度实现迅速增加,并力争全年实现股权激励目标。

  分渠道看:预计公司一季度线上基本持平,其中天猫渠道受平台整体承压以及自身高基数影响下滑较明显,京东渠道受平台规则变化影响略有下滑,抖音渠道则实现双位数增长;线%,大多数来源于于OTC渠道贡献,目前线下价格管控调整基本完毕,叠加去年疫情带来的低基数,预计今年有望实现较快的恢复式增长。

  整体盈利情况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方面,23年Q1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76.11%/17.96%,同比-1.71pct/-0.03pct,主要由于公司Q1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大售后服务回馈礼盒用以提高消费者粘性。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6%/7.7%/3.9%,同比-0.42/+0.14/+0.10pct。营运能力及现金流方面,公司Q1存货周转天数137天,同比+54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9天,同比+4天;公司2023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97亿元,上年同期金额为-1.67亿元,主要系公司收到的政府奖励款项减少所致。

  投资建议:公司在年初进行内部管理调整之后,一季度表现已略有成效。未来虽疫情等外部影响因素的弱化,以及主品牌渠道端不断梳理清晰,叠加产品迭代升级,有望逐季实现加速复苏。同时公司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薇诺娜宝贝今年将继续重点发力推新,同时新推出的高端抗衰品牌瑷科缦(AOXMED),以及专业祛痘品牌贝芙汀,预计也将在今年带来收入贡献。短期来看618大促来临有望提振公司线上增速水平,而中长期外延的加速落地也将助力公司实现皮肤大健康生态的布局。我们维持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12.85/16.30/20.72亿元,对应PE为36/28/22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业绩因疫情有所承压,2023年一季度强劲复苏。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161.10亿元(+7.39%),归母净利润25.24亿(+8.65%);其中Q4单季度实现盈利收入30.58亿(-10.17%),归母净利润1.67亿(-47.73%),由于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多地医院多次限流或停诊,影响患者就医,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并得益于持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全年业绩仍实现稳健增长。2022年实现门诊量1125.12万人次(+10.35%),手术量87.07万例(+6.54%)。202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收入50.21亿(+20.44%),归母净利润7.81亿(+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7.52亿(+20.73%),复苏强劲。

  毛利率略有下滑,管理费用率略微增长。2022年毛利率为50.5%(-1.5pp),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预计与疫情等多重因素相关,但净利率仍稳定在16.7%(+0.2pp)。销售费用率9.7%,管理费用率14.2%(+1.2pp),主要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增加,人员薪酬、设备保养等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4%,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研发投入2.72亿(+22.1%),公司持续加大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研究投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4.9亿(+10.0%),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178%。

  屈光及视光业务维持良好增长,加强完善医教研平台提升学术实力。2022年屈光项目收入达63.37亿(+14.8%),毛利率56.82%,屈光手术量增长的同时,高端手术占比进一步提升,形成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白内障业务受疫情影响,项目收入同比下降2.19%,毛利率35.34%(-2.33pp),随着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白内障业务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视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1.85%,达到37.79亿,毛利率56.44%(-1.60pp),随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战略的实施和公司视光产品线逐渐完备,爱尔视光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促进视光业务的稳定增长和品质升级。2022年公司与西北大学和河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多院”“多所”“两站”为核心的医教研体系,逐步的提升科研学术能力。

  投资建议:下调20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34.55/45.36/57.83亿(2023-24年原为37.90/49.30亿元),同比增长36.9%/31.3%/27.5%,当前股价对应PE=60.6/46.1/36.2X。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龙头公司,通过分级连锁模式迅速扩张,“内生+外延”共同支撑业绩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火电盈利改善,风光利润大幅度增长。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69亿元(+0.03%),归母净利润22.50亿元(+335.30%),这主要系煤价同比下降和电价同比上涨共同影响境内电力业务经营增利影响所致。分板块来看,2023Q1,公司境内燃煤板块总利润-0.70亿元,同比大幅减亏32亿元,风电/光伏总利润19.25/3.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17%。2023Q1,公司新增装机容量1.30GW,其中风电0.11GW,光伏0.70GW。

  风光新能源上网电量持续较快增长,上网电价同比小幅提升。2023Q1,公司境内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1070.09亿千瓦时(-0.66%),其中,煤机895.35亿千瓦时(-4.10%),风电80.82亿千瓦时(+29.10%),光伏18.54亿千瓦时(+70.61%),水电0.64亿千瓦时(-66.02%)。2023Q1,平均上网结算电价518.69元/兆瓦时(+0.33%),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86.78%(-2.14pct)。

  电价上浮及煤价回落,驱动公司火电业绩持续改善。2023年,国家要求电力中长期交易高比例签约以及煤炭价格预计有所回调,燃煤发电企业经营状况将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改善。截至2023年4月25日,京唐港动力煤(5500大卡)价格为995元/吨,环渤海港5500大卡煤价为980元/吨,广州港印尼煤、澳煤(5500大卡)价格在1100元/吨左右,国内动力煤和进口煤价格均出现显著下降。受益于煤价下行和电价上涨,公司火电盈利显著改善,预计未来随着煤价下行,公司火电盈利将进一步提升。

  加快新能源建设,带来业绩新增量。“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持续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未来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降价,公司将加快光伏项目建设,预计未来公司新能源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完成公司“十四五”规划的新增40GW装机容量的目标。新能源项目投运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保障未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5、130.5、149.4亿元;EPS为0.67、0.83、0.95元。预计2023年新能源贡献76.1亿元,火电及其他贡献业绩为29.4亿元。给予新能源17-18倍PE估值,火电及其他9-10倍PE估值,公司合理市值为1558-1664亿元,对应每股合理价值为9.93-10.60元,较目前股价有9%~17%的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全年业绩承压,Q1经营压力改善。公司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133.13亿,同比-9.42%,归母净利润13.17亿,同比-68.95%,基本EPS为0.4927元/股,拟10派2.5元(含税),符合此前业绩预告,全年业绩承压主要由于浮法玻璃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走低,生产企业库存高位运行,同时原燃材料价格大大上涨,成本端不断攀升导致盈利空间承压明显。2023Q1营收31.31亿,同比+2.21%,归母净利润1.13亿,同比-78.42%,尽管Q1业绩仍有所承压,但随着终端需求改善、燃料价格回落,业绩增速已出现底部回升。

  盈利底部修复,费用端优化明显。公司2022年浮法玻璃收入87.14亿,同比-29.82%,完成销售1.08亿重箱,同比-9.1%,箱收入、箱成本、箱成本分别为80.7元(-23.8元)、62.1元(+11.6元)和18.5元(-35.3元)。23Q1公司实现毛利率13.41%,环比22Q4提高3.6pct,主要受益于燃料成本下降影响。降本增效取得成效,全年期间费用率为10.08%,同比-5.22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3%/5.14%/0.16%/3.75%,分别+0.17/-4.39/-0.32/0.69pct,管理费用率下降明显主要由于业绩奖励计提减少及股权激励成本减少。公司全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5.68亿,同比-88.81%。受业务开拓借款增加等影响,资产负债率逐季小幅提高,截至23Q1为49.51%,较21年末提高13.98pct。

  稳步推进新兴业务发展,积极布局光伏玻璃。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浙江长兴节能、天津节能、湖南节能二期建设,完成郴州光伏一线全面转产,郴州光伏二线已实现商业化运营,电子玻璃二期及药玻二期、漳州光伏一线等建设基本完成。节能玻璃全年实现销量3895万平,同比+19.5%,完成收入25.71亿,同比(+26.53%),占总收入比重提升5.4pct至19.3%;其他功能玻璃全年收入18.51亿,同比-3.36%,占总收入比重为13.9%;此外电子玻璃分拆上市工作已启动,未来有望获资本市场助力。

  今年以来浮法玻璃供需格局边际改善,3月份后库存持续削减,价格稳步上行,行业景气有望持续改善,成本下行背景下,公司盈利具备弹性,此外,随着光伏玻璃、电子玻璃及药玻的逐步投产,未来业绩具备增量空间,预计2023-25年公司EPS分别为0.88/1.25/1.50元/股,对应PE为12.0/8.5/7.0x,维持“买入”评级。

  全年业绩承压明显,23Q1收入端同比回正。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76.61亿元,同比-1.42%,归母净利1.78亿元,同比-73.5%,扣非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92.5%,EPS为0.15元/股,并拟10派0.5元(含税),收入略有下滑主要受下游需求放缓及基于风险管控主动收缩部分客户供应影响,业绩承压主因沥青等原材料价格大面积上涨所致,此外报告期计提信用减值准备2.24亿元,上年同期2.49亿元。2023Q1实现盈利收入18.66亿元,同比+7.5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41.37%,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50.20%,收入端重回增长,但利润仍有承压。

  现金流同步承压,收现比持续向好。2022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5亿元,同比-61.5%,主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采购付现增加,收现比0.99,上年同期为0.88,付现比1.01,上年同期0.85。20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57亿元,去年同期为-10.98亿元,收现比0.82,上年同期0.69,付现比1.23,上年同期1.38,同比提高0.14,收现状况持续向好,反映出公司主动控制风险、优化收入结构的效果逐步体现

  2023年4月20日,公司可转债顺利过会,主要用于安徽滁州、福建三明、重庆长寿扩产以及智能化升级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奠定未来成长基础,同时防水新规已于2023年4月开始执行,有望推动行业扩容和格局优化,进一步利好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此外收购丰泽布局减隔震,打造第二成长曲线.98元/股,对应PE为21.6/15.0/11.5x,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稳健修复。均胜电子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12.7%,环比-5.9%,归母净利润2亿元(去年同期-1.58亿元),环比-2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去年同期为-0.46亿元),环比+117.5%。公司2023Q1毛利率为12.96%,同比+2.09pct,环比+1.13pct。分产品看,2023Q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盈利收入40.6亿元,同比+18.5%,毛利率约为20%;汽车安全业务实现盈利收入91.7亿元,同比+10.3%,毛利率约为10%。公司营收表现好于行业,业绩增长得益于汽车电子业务随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新产品陆续放量而保持高增长,以及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开拓。盈利能力改善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客户补偿,提升自身供应链韧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等措施。

  汽车安全业务扩大中国区份额,加大研发与产能扩建,提升安全业务盈利能力。公司发挥中国区管理优势,扩大中国区份额:1、公司2022年于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2、建设合肥生产基地,预计一期于2023年投产,该智能生产基地包括研发中心、测试验证实验室、乘用车方向盘以及安全气囊生产中心等。3、湖州三期工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火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并建立了气体发生器实验室。汽车安全业务订单结构有所优化,2022年报告期内,汽车安全业务新获订单约481亿元,新项目的利润率逐步改善,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来自于国内订单金额占比接近40%。

  汽车电子业务稳步推进,在手订单充沛。智能座舱方面,公司合作华为共同推进基于华为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的座舱域控研发,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新能源管理方面订单获得突破,2022年公司新获新能源管理订单93亿元,2023年4月公司披露获得某车企全球性项目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30亿元。智能驾驶方面,公司已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发力智能驾驶。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11/13.38/15.86亿元,同比增长156.4%/32.4%/18.5%,每股收益分别为0.74/0.98/1.16元,对应PE为21/16/13倍。随着公司安全业务整合结束,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公司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高资产负债率风险、技术风险、内控风险、估值风险、政策风险、客户拓展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风险等。

  2023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Q1宇通实现盈利收入35.76亿元(宇通23Q1累计产销4962/4439辆,同比+6%/-10%,其中大中客销量3463辆,同比-15%;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762辆),同环比+1.4%/-58.8%;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Q1为-1.16亿元),环比-80.8%;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Q1为-3.24亿元),环比-91.5%;23Q1宇通冲回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信用减值准备合计8599.2万元,冲回合同资产减值准备418.8万元,增厚23Q1利润总额9018.0万元。

  单车营收持续提升,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改善。毛利率方面,23Q1宇通客车整体毛利率为21.5%,同比+6.5pct,预计主要系高毛利率(22年海外销售毛利率30.0%)的出口销量占比提升,环比-4.6pct,预计系销量环比下滑影响规模效应充分释放;费用方面,23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5%/4.8%/8.2%/-0.4%,同比分别-1.0/-2.1/-2.7/+1.3pct,环比分别+0.5/+1.9/+2.3/-2.4pct;单车盈利方面,23Q1公司单车营收为80.6万元,同比+9.3万元,环比+3.3万元,单车归母净利润为2.7万元,同比扭亏(22Q1为-2.3万元),环比-2.9万元;2023Q1归母净利率为3.37%,同比扭亏为盈(22Q1为-3.28%),环比-3.9pct;23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1亿元。

  全球大中客龙头,有望迎来周期与成长共振。1)国内需求复苏:经济回暖大背景下,我国座位客车(出行需求释放)+公交客车(供给出清+置换需求)有望实现销量反弹;另外房车有望带来额外增长(国内房车保有量距欧美日具较大提升空间);2)出口放量提速:公司作为全球大中客车行业龙头,持续创新+产品实力+先发优势+优质服务打造出口优势,宇通海外销售充分受益于海外新能源渗透(海外客车行业销量是国内近2倍,且新能源渗透率较低)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化和推进(宇通实现沿线个国家客车出口);宇通已累计出口客车超8.6万辆,实现全球目标市场海外销售+服务网络布局,其深化独创“宇通模式”也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的典范。随出口业务放量+国内市场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兑现。

  投资建议:全球大中客龙头,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海外订单持续释放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回暖,持续看好公司业绩持续释放,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2.4/17.8/22.2亿元,对应PE为25/17/14倍,公司实力强劲,具备整车、技术、方案输出能力,助力公司保持长期竞争力,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复苏+出海配套,维持“买入”评级。

  德赛西威(002920.SZ) 财报点评: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超越汽车行业周期

  2023Q1德赛西威营收40亿元,同比+27%。公司2023Q1实现营收39.83亿元,同比+26.80%,环比-17.39%,公司营收增速超越汽车行业产量增速31.1pct,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3.92%,环比-32.76%,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5.48%,环比-24.00%,非经常损益中主要是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主要是参股公司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去年同期增加。

  增量车型和增量产品贡献2023Q1重要的业绩增长。2023Q1公司增量车型或来自于吉利、丰田、广汽、理想、小鹏等。公司IPU03配套的小鹏P5和P7、IPU04配套的理想L9在2023Q1分别实现销量0.63/0.55/2.11万辆。2022年获得年化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新项目订单,同比增长超过65%,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大屏座舱产品和高性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订单量快速提升。

  打造汽车计算(智能驾驶)及交互(智能座舱)底座。智能座舱方面,2022年,公司智能座舱营收117.55亿元,同比+47.97%,毛利率21.34%,同比-3.28pct。第三代智能座舱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新获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广汽乘用车、合众汽车等多家主流客户的项目定点;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已获得新项目定点,2022年智能座舱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破百亿;智能驾驶方面,2022年,智能驾驶营收25.71亿元,同比+83.07%,毛利率21.52%,同比+0.39pct。公司IPU04已在理想汽车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有大量在手订单将陆续实现量产配套。IPU02将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国内车市的中低至中高价位区间车型,2022年,公司智能驾驶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接近80亿元。

  德赛西威作为汽车计算和交互的产品底座,是国内汽车智能驾驶龙头标的,在手订单充足,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3/24/25年利润16.7/23.1/30.7亿,对应PE为34/25/18x,维持买入评级。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保持较快增长。2023Q1,公司收入9.20亿元/+23.09%,归母净利润0.69亿元/+31.87%,扣非净利润0.66亿元/+29.78%,EPS0.12元。与2019Q1相比,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73%/52%/57%(2021年经营已超疫前)。Q1与此前披露1-2月业绩增长基本相当(1-2月营收6.43亿元/+12.1%,归母业绩5,947.58万元/+33.8%,3月低基数下收入增长提速,但3月本系淡季,刚性成本下业绩贡献较低)。业务情况:食品业务稳健增长,餐饮业务复苏较快。2023Q1,公司实现食品业务收入5.72 /+10.75%,其中速冻3.08亿元/+12.34%,其他食品(年节食品等)2.53亿元/+7.85%,月饼0.11亿元/+41.62%(馅料销售增加);餐饮收入3.39亿元/+55.13%,去年同期低基数下较快复苏。此外,公司省内收入7.82亿元/+27.86%(餐饮复苏),省外市场收入1.22亿元/+7.24%。财务分析:毛利率与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管理、研发费率控制良好。2023Q1,公司毛利率为32.39%,同增2.08pct,主要系收入增长及餐饮占比回升助力。期间费用率21.59%,同增1.07pct;其中销售和财务费率各同增0.66/0.95pct,管理/研发费率各同减0.09/0.45pct。月饼预期大年(行业规律预判)与餐饮复苏筑基础,餐饮加速异地扩张树品牌,拓展食品业务省外成长空间。公司聚焦“餐饮+食品”双轮驱动:1)今年中秋国庆相连利好月饼销售,月饼主业有望良好增长,而餐饮业务有望复苏,二者构筑基本盘;2)梅州一期产能爬坡,去年广州新增一条速冻生产线,湘潭二期速冻基地在建,产能持续扩容助食品成长;3)餐饮省外扩张提速,去年广州酒家省外首店开业,今年上海有望开业2家“广州酒家”,其中上海首店4月24日已开业,叠加陶陶居异地扩张,“餐饮树品牌”有望为公司食品业务省外扩张尤其华东布局奠基。公司第一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经完成。结合公司投资者交流日志,未来公司将提前做好规划,根据相关政策寻找合适机会,探索适合公司,且能切实产生激励效果的方案。并且,在目前国企改革整体强化背景下,公司主观动能预计未来也有望持续改善。 风险提示:宏观、疫情等风险,食品卫生安全,收购整合、产能释放不足。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023-2025年EPS为1.28/1.54/1.80 元,对应23-25年PE估值23/19/16x。今年月饼大年、餐饮复苏构筑业绩基本盘,而餐饮门店加速异地扩张有望提升品牌全国影响力,助力公司食品业务省外成长,“餐饮+食品”双轮驱动协同成长。伴随国企改革持续深入,公司未来经营激励也有望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业绩承压,疫情&新店爬坡拖累。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42亿元/+23.22%,恢复至2019年约90%;归母净利润0.30亿元/-19.43%,恢复至2019年的41%;扣非净利润0.25亿元/-18.26%,主要系疫情影响及新开成都Pagoda店培育期拖累。Q4单季,公司实现营收0.94亿元/+43.98%,恢复99%,归母净利润382.32万元/+19.24%,君澜系并表助力。此外,公司拟每10股派现2元并转赠5股。

  2022年RevPAR恢复76%,年末酒店规模达到338家。2022年酒店RevPAR为216.95元/-6.14%,恢复至2019年75.56%(ADR和OCC各恢复94%、80%)。2022年,公司收购“君澜”和“景澜”两家管理公司,酒店规模增至338家,客房数量超过7万间。

  一季度直营店RevPAR恢复108%,业绩表现平稳。2023Q1,公司收入9572万元/+56%,归母净利润409万元/+4%,扣非净利润306万元/+7%。一季度上海两家核心门店翻新改造影响业绩表现(疫情前单店年净利润1000万左右,系疫情前最高的两个门店,但4月已重新投入市场)。Q1公司在营直营店RevPAR/+34%,较2019年同期上升近8%,复苏突出。其中,成都Pagoda店 RevPAR 600+元,Q1净利润129万,实现扭亏为盈,开始进入盈利释放周期;此外,君澜品牌Q1营收同比增长28.5%,恢复到2019年的81.6%。

  君亭系加速全国直营扩张,君澜系提速度假市场布局。一方面,在原有成熟君亭品牌基础上,成都Pagoda模型初步验证彰显公司塑造中高端精品酒店品牌能力,提振其直营扩张信心,今年君亭系品牌直营扩张显著提速,Q1君亭系签约2家直营店(北京与成都)、客房数近350间,新开业深圳Pagoda门店,年内预计再新开5家直营店(杭州/深圳/北京3/1/1家)。另一方面,君澜系巩固和深化高端度假酒店龙头优势,继续委托管理扩张,Q1君澜新签约9家,新增客房数2300间;新开4家酒店、13家入场筹备;景澜新签约4家,客房数近400间。此外,今年2月公司与中国旅游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加速酒店领域合作;同时新设立上海君达公司,争取年内启动资产管理业务,将其酒店管理核心能力与Pre-REITs、产业并购基金相结合。

  直营店加速扩张短有扰动但中线可期,暑期旺季及杭州亚运会仍有期待。因直营店有一定培育期,其快速扩张期对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核心城市优势卡位直营布局本身中线盈利贡献可观,并可以点带面助推全国核心城市布局,以旗舰店带动轻资产扩张,助力中线成长。展望下半年,公司依托长三角卡位优势及君澜度假品牌布局,旺季暑期和9月杭州亚运会经营弹性可期。

  投资建议:考虑近两年直营店加速扩张期的短期拖累,下调公司23-25年EPS至0.86/1.29/1.78元(此前23-24年为1.04/1.46元),对应PE 67/45/32x。公司立足中高端精品酒店君亭系和高端度假酒店君澜系扩张成长:前者短期侧重直营扩张卡位核心城市,以君亭+Pagoda品牌快速突破,成都pagoda的初步验证进一步提振公司直营扩张信心,短有培育期但中线规模盈利可观,且可以点带面加速全国布局;君澜系继续加码度假,委托管理扩张下,签约开店加速及经营门店GOP改善助业绩弹性。综合来看,我们中线看好公司中高端精品酒店品牌塑造与扩张及公司高端度假潜力释放,维持“增持”。

  运营整体保持稳定,4Q22受外部冲击,1Q23基本恢复正常。2022年全国原煤需求保持稳定,供给结构有所变化,进口煤炭缩减9.2%,国内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10.5%,煤炭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输的货品主要以动力煤为主,2022年完成货物发送量5.3亿吨,同比增长4.5%,大秦线公司运营受到疫情影响,四季度大秦线%,拖累营收及利润表现。1Q23伴随着客货运全面回归正轨,公司营收明显提升,单季度营业收入198.4亿,同比增8.7%。

  降本增效,2022薪酬成本增速显著下降,1Q23成本可控,业绩显著修复。公司严格成本管控,多措并举降低各类成本支出,2022年营业成本606.4亿,同比下降1.4%,在相当程度上对冲了不可抗力下客货运承压营收走低带来的不利影响。1Q23公司成本延续节约态势,同比仅增长3%,业绩显著修复。

  运营有望回归正常,高股息率仍具备吸引力。2022年公司股息分配率为63.74%,每股股息0.48元,按照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为6.3%,仍具备吸引力。公司年报中提出2023年公司经营目标为旅客发送量5600万人,货物发送量6.8亿吨,其中大秦线%,运营有望全面回归正常,但公司暂未披露2023-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期待高分红率延续。

  考虑到公司成本节约力度小幅超预期,我们小幅上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自124.4亿、125.5亿分别上调3.8%、4.3%至129.2亿、130.9亿,引入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31.4亿。不考虑可转债转股,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的PE估值分别为8.7X、8.6X、8.6X,维持“增持”评级。

  浙江自然披露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同比增长12.27%,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同比减少2.98%,实现扣非净利润2.05亿,同比增长2.99%。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4亿元,同比减少27.23%,归母净利润6721万元,同比减少20.91%,扣非净利润5330万元,同比减少31.02%。

  箱包增长较快,综合化品类程度加深,重启床垫单价持续上行。2022年,床垫/箱包/头枕坐垫/其他品类收入增速分别为3%/24%/25%/55%,收入趋势与先前一致,其他品类收入增长最快,代表公司产品的丰富度持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充气床垫单价继续上行,2020/2021/2022年分别为113/150/158元,体现出TPU材料不断升级的趋势。毛利率方面,2022年各项品类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综合毛利率降至37%。

  海外客户去库存,22年下半年后销售形势环比走弱。2021年海运价格暴涨引起全球供应链紊乱,导致海外终端销售商过度类库,叠加通胀高企,影响海外终端消费者消费欲望,综合致使2022年下半年起,销售形式走弱,品牌商进入去库存周期,影响制造商出口。

  深耕户外行业,期待公司穿越周期,体现成长韧性。尽管短期的全球需求有所波动,但我们认为,公司所在行业中长期受益于海内外消费群体对于户外运动的刚性需求,尤其国内需求的崛起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极。户外运动配件的特点是场景多、品类多、更新换代快,公司优势在于:1)在TPU复合面料上的优势与经验;2)凭借强劲的设计研发能力,与海外头部大企业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3)制造成本的把控。

  风险提示:欧美去库存速度低于预期;国内户外运动习惯培育低于预期;公司新客户开拓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短期受到海外库存出清周期、国内出口景气度等因素夹击,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由3.26、4.16亿下调至2.40、3.29亿,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4.12亿,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8.7、13.7、10.9x。但我们认为公司在面料技术、下游客户、设计研发能力上具有核心竞争力,海外户外运动的持续近期与国内户外运动的消费习惯培育可以支撑公司的长期成长,且当前估值也消化了大量不利因素,维持“买入”评级。

  顺丰控股(002352.SZ) 财报点评:时效快递需求复苏,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2023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0.5亿元(同比下降3.1%),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68.3%),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66.4%),业绩表现亮眼。

  时效快递需求增长复苏,国际业务拖累收入增长,但公司盈利能力实现提升。1)收入方面,一季度随着国内生产活动与消费需求逐步复苏,快递、快运、冷运业务的收入增速均加速修复,从而带动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 长了14.87%(2022年增速为5.8%),其中,公司时效快递收入增速估计15%左右(2022年增速为6.8%),需求复苏态势明显。但是公司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由于受到国际空海运需求及价格均同比下行的影响,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约32%,拖累公司整体收入增速表现。2)盈利能力方面,虽然一季度国际业务的利润同比估计大幅下滑,但是公司坚持精益化资源规划和成本管控,多项经营举措取得良好成效,公司持续推进多网融通,加强多个业务网络的中转、运输、末端资源整合,尤其在一季度春节快递淡季期间,加强跨业务板块的资源协同,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效益,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2023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13.86%,较上年同期提升1.60 个百分点(22年Q1、Q2、Q3、Q4的毛利率分别为12.3%、12.8%、12.2%、12.7%)。

  资本开支维持收缩趋势,看好时效快递增速的修复以及鄂州机场的发展潜力。一季度公司资本开支为29.3亿元,同比下降17%,资本开支的收入占比下降有利于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的收入占比将继续下降。2022年时效快递增长受到疫情拖累,我们认为2023年受益于宏观经济和消费复苏,时效快递增速有望明显修复。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公司的鄂州机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鄂州机场航空转运中心有望于今年三季度投入使用:1)有利于提高时效快递、快运、供应链等业务收入的增速;2)航空网络优化后有利于帮助航空运输成本下降。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9/117.5/14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32%/24%。公司长期成长逻辑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国航披露2023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营收250.7亿元(+94.1%),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及环比均大幅减亏。

  民航需求快速复苏,公司业务量迅速增长拉动营收接近倍增。2022年底防疫政策大幅优化,2023年一季度民航客流尤其是国内线强势复苏,公司客运业务量显著恢复。考虑到公司于3月21日并表山航,非同一实控人下合并报表导致相关数据并不完全可比,只可大致估算。公司在3月运营数据公告中披露,一季度公司实现ASK593.1亿,同比增73.8%,RPK421.4亿,同比增95.8%,客座率恢复至71.0%,同比增8.0pct。我们测算公司客公里收益同比显著提升,拉动营收接近倍增。

  航油价格仍在高位,国际线尚未完全恢复难以摊薄成本,暂未实现盈利。一季度国际油价仍然保持在80美金/桶以上,同比仍有明显涨幅,且一季度国际线尤其是洲际航线恢复比例依然较低,宽体运力整体难以完全消化摊薄成本,公司一季度营业成本263.2亿,同比增33.7%,单位非油成本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明显升幅。考虑到行业仍处于复苏初期,一季度大航暂未实现盈利在预期之内。

  我们继续看好民航业供需反转的大方向。2020-2022年民航机队增速大幅放缓,为供需反转创造先决条件,2023年三大航预计飞机增速仅为3.6%,海航未来几年机队扩张计划更为保守,预计行业机队扩张速度仍有望保持低位。2023年夏秋换季后国内客运航班量已超2019年同期,国际地区航线航班量也在持续增长,客流不断恢复。预计五一假期需求火热,也进一步推升暑运预期,伴随着需求持续复苏,民航终将由供大于求逐步向供需平衡乃至供不应求过渡,运价水平有望持续强势,公司业绩有望迅速回升。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业绩随着需求复苏逐步上行,看好2024-2025年业绩弹性,暂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盈利分别为25.3亿、159.1亿、235.8亿,维持“买入”平均。

  永泰运(001228.SZ) 财报点评:一季度出口运价影响业绩,静待长期成长

  永泰运披露2023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28亿元,同比减少25.4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5万元,同比减少24.4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702万元,同比减少5.7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实现正增长。

  国际海运运价下滑,成为干扰公司一季度业绩的主因,但箱量增长与仓储业务实现部分对冲。公司主业中,跨境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占比较高,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大。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自2022年下半年起开始剧烈调整,3Q22、4Q22、1Q23均值分别为3279、1399、969,其中1Q23同比去年同期下滑幅度80%(1Q22均值4851),在此背景之下,公司顶住压力,以箱量的成长和仓储业务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行业面的巨动。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环比下滑至16.12%,但略高于去年同期。

  但如果仅考虑箱量因素,公司一季度跨境物流箱量3.22万TEU,同比增长40%;且2022年公司实现了箱量的大幅增长,跨境物流箱量增长达到42%。22下半年开始,与新能源相关的整车、储能电池、储能柜的需求向好,当前监管对于该类产品的出口管理正在趋严,我们认为以上商品的景气度与监管体系,都有助于公司出口业务的平衡性,利于长期成长。

  仓储业务有望成为成长的新一极。2022年,公司仓储收入增长32.3%,达到1.18亿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拟收购绍兴长润,对应危化品仓储面积1万平左右。公司过去仓储资产体量不大,随着上市后资本实力与公司品牌背书增强,有望持续扩大仓储经营体量,提升仓储竞争优势,成为公司发展新一极。危化品仓储作为危化品物流环节中最具备稀缺性的资产,核心区域的优质资产难以复制。

  投资建议:考虑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公司2023年净利润预测由3.21下调至3.0亿,但考虑公司仓储资产的成长性,以及本轮海运周期底部后可能得修复,我们将2024年盈利预测由3.7亿上调至3.8亿,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4.8亿,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14.6x/11.6x/9.1x,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收益等导致公司22年亏损较大。公司发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收入95.21亿元(-12.54%),归母净利润-22.04亿元(-344.23%),扣非归母净利润-18.64亿元(-406.49%)。单q4来看,公司收入25.86亿元(+10.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135.71%),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元(-123.41%)。利润亏损较大,除了互联网行业整体下滑,和公司加大政企数字安全投入之外,公司确认投资损益约-12.93亿元,主要是投资项目合众汽车的亏损,以及处置Opera Limited 项目产生投资损失。公司23Q1收入19.66亿元(-22.17%),归母净利润-1.86亿元(-183.99%),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202.03%)。

  政企安全仍保持稳健增长,构建安全SaaS生态。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收入47.10亿元(-25.32%),智能硬件收入18.88亿元(-8.50%),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10.82亿元(-2.03%)。公司安全及其他业务收入达到17.91亿元(+29.72%),毛利率为55.55%,同比下降了11.71pct。2022年公司面向中小微企业免费开放“360 企业安全云”,目前已为超百万家企业、7000 余家教育机构、 4000 余家政府机关、5000 余家银行/医院等特殊职能机构提供了数字安全与管理 SaaS 服务,总计覆盖中国全境 2000 万+终端用户。公司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构建 SaaS 开放生态,进而推出“SaaS 商店”。随着用户数量和粘性广泛提升,公司也推出了付费升级包,以终端年费的方式进行收费。

  发布大模型产品矩阵“360 智脑”,全面拥抱AI。公司在AI大模型领域坚持“两翼齐飞”战略:一方面全方位、最大化调用公司的资源进行自有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另一方面发挥场景的优势迅速进行商业化落地占据用户心智。公司在搜索领域市场份额35%,积累了大量优势,如广泛的数据积累、用户流量和商业化场景、技术和工程化、数据安全等。因此公司也推出了基于自研生成式通用大模型 360GPT 的产品矩阵“360 智脑”,在C端场景有AI+搜索、AI+浏览器;在小B端有SaaS服务,如360 企业安全云;在大B端提供私有化部署。同时,公司也表示,结合GPT能力的智能浏览器、AI生图工具和企业智能营销云很快将面向B端用户开放测试。

  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3%,医疗板块内生外延驱动高速增长。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13.5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受医疗板块高速增长驱动;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加33%。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减少2.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板块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因疾控防护产品价格回落、收入占比提升所致,消费板块毛利率小幅提升。销售费用率下滑近7个百分点、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研发费用率因投入加大小幅提升0.6个百分点。净利率14.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营运效率提升,ROE提升3个百分点至14.8%。

  分季度:2022年四季度受防疫产品需求上升及并表影响业绩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经营稳健。2022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7.1亿元,主要因疫情感染高峰、防疫产品需求大幅上升增长67.3%,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196%。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1.3%,主要因医疗板块由于防疫产品需求收缩下滑4%,消费品业务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5.6%。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均同比提升。

  分业务:医疗板块防疫产品需求回落,消费品板块线下门店疫后回暖显著。(1)2022年:医疗板块收入72亿元,增长84%,其中疾控防护产品因需求上升收入47.4亿元,增速达99%;常规品收入增长60%,其中高端敷料产品收入提高3.7倍以上。年内3家并购公司贡献收入8.1亿元,为公司完善准入证件、布局医疗低值耗材领域奠定基础,截至年末公司持有医疗产品注册证319项(其中三类医疗产品注册证22项)。消费品板块基本持平,其中线下门店受疫情冲击收入下降4.1%,线年一季度,医疗收入因感染防护产品需求萎缩同比下滑4%,常规品(含并购)增长77%,消费品收入增长10.5%,其中线%,复苏回暖持续显现。

  投资建议:看好医疗并购协同效应释放,消费品疫后复苏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医疗板块方面,短期疾控防护产品需求下滑,中长期来看外延并购有望实现产品渠道协同互补,医疗耗材产品完善与多渠道并进显现充足成长动力。消费品业务看好疫后客流回暖、消费复苏带来的业绩反弹机遇,全棉时代具备长期品牌竞争力,精耕线上下渠道、降本增效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因疫情防控放开、防疫产品销售预期下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5.0/16.4/19亿元(原2023-2024年:19.5/24.0亿元),同比增速为-9%/9.3%/15.9%,下调合理估值为77-81元(原:90-96元),对应2024 PE 20-21X,维持“买入”评级。

  非标油缸稳定增长,海外收入持续提升。分产品看,公司2022年液压油缸/液压泵阀/液压系统/配件及铸件分别实现营收45.84/27.55/2.53/5.74亿元,同比变动-11.61%/-14.86%/+29.12%/-15.20%,毛利率分别为40.10%/48.34%/44.87%/2.88%,同比变动-4.11/-3.79/-0.30/-0.65个pct。毛利率下降原因:1)原材料成本上升;2)2022年订单下降导致规模效应减弱。公司挖掘机油缸/非标油缸销量分别为62.94/20.48/万只,同比变动-26.41%/+21.60,产销量下降主要系掘机行业景气度下降所致,非挖领域液压产品产销量受多元化战略影响大幅增长。分区域看,国内/国外分别实现营收64.14/17.53亿元,同比变动-20.43%/+41.94%,公司2022年加大挖机油缸海外市场份额拓展力度,外销增长稳定。

  紧跟行业国际化、电动化趋势,积极地推进下游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方面,公司积极拓展国产主机厂出口机型份额及外资海外市场份额,墨西哥项目目前处于基建之中,预计2023Q4投产;恒立国际研发中心尚处于前期设计阶段,预计2024Q4完工并投入使用。电动化方面,公司新的电动化产品开始投入市场验证,子公司液压科技成立电控事业部,自主研发的电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多元化方面,公司积极布局非挖产品,高空作业车行业等领域用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螺纹插装阀、平衡阀等产品已验证通过且已逐步放量;摆线马达和制动器均已实现规模化供给;液压系统产品广泛运用多个领域。公司2022年多元化战略已贡献明显增量。

  投资建议:考虑到工程机械行业降幅放缓且公司中大挖泵阀份额持续提升,我们小幅上调2023-25年归母净利润至26.29/30.92/37.24亿元(2023-24年前值26.06/30.79亿元),对应PE 31/27/22倍,维持“买入”评级。

  猪饲料优质纯正标的,2022年及2023Q1业绩受养殖行情影响阶段性承压。公司2022年营收16.58亿元,同比-18.5%,归母净利1.2亿元,同比-17.5%。公司2023Q1营收3.9亿元,同比+15.46%,归母净利0.23亿元,同比-12.0%,公司2022Q1盈利基数受到政府补助影响,2022Q1收到政府补助680万元(税后影响额510万元),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022年全年饲料原料价格高位震荡,且2022上半年生猪价格处于低位,下半年猪价行情虽然有所回升,但2023年一季度猪价重回历史低位,导致2022年及2023Q1下游养殖盈利较差,饲料需求降低,因此导致公司整体业绩阶段性承压,后续有望受益后周期景气回暖逐步回升。

  公司产品深受下游养户认可,单位超额收益显著。公司自 2007 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猪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目前已成功涉足猪料、蛋禽预混料、肉类反刍饲料、兽药销售等产业,主要产品包括猪预混料、猪浓缩料、猪配合料等,2022年公司猪饲料产品收入占比接近90%,是业内较为纯正的猪饲料标的。公司猪饲料产品定位高端、高品质,目标客户主要为养殖水平优秀的家庭农场养户,下游客户认可度较高。2022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达13.73%,同比增加1.15pct,单吨饲料毛利水平达575元,位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注重产品品质,不断对饲料产品进行升级和更新换代,坚持精确营养,产品设计理念长期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打造出“保育金 7030”、“8070”、“邦基 9号”等多款优质产品,产品优势有望继续保持。

  立足山东走向全国,公司饲料销量有望伴随新基地产能落地稳步增长。公司定位于高端猪料销售,已培育大量的优质客户群体,目前在山东的市场占有率可观,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基础。2021年公司猪饲料在山东省市占率达2.53%,全国市占率达0.35%,未来仍有充裕的市占率提升空间。此外,公司计划有序在山西、云南、河北、辽宁等地新设数个生产基地,新增数条浓缩料和配合料生产线,扩大猪饲料的产能。上述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公司每年可新增浓缩料产能24万吨,配合料产能66万吨,新产能落地或将有效支撑公司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战略,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公司继续做大做强猪饲料业务。

  投资建议:纯正优质猪饲料标的,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7/1.95/1.87亿元,对应EPS为0.94/1.16/1.11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8.7/15.0/15.7 X。

  Q1猪价环比下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2.68%,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60.33%。分季度来看,公司盈利受下游生猪养殖盈利波动影响较大,2022年4月起国内猪价持续走高,下游动保需求改善进而推动公司业绩从Q2开始环比增长,但2023Q1猪价重回深度亏损状态,使得公司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0533-441518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路56号
邮编:255215
Email:zbshzkb@163.com
真空获得设备销售科:
销售电话:0533-4415188  152-6430-1155
传真:0533-4418588
销售电话:0533-4415199  186-5363-8011